批发消费是指批发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行为,它不是小商贩的批发再零售,而是购买消费品的一种方式。新学期伊始,笔者在北京某批发市场,看到不少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,到这里来批发购买笔记本、肥皂、牙膏、牙刷等生活学习用品。
其实,批发消费早已进入一般家庭。比如在北京,大概很多人都不会忘记过去抢购大白菜的经历,这其实就是一种批发消费。据了解,今天进行批发消费的群体有两大块:个人(家庭)和机关团体。在个人这一块中,几乎各个收入层次、各种职业的消费者都有,有居家过日子的,还有象学生这样的消费者。
北京天意批发市场的叶先生从事批发业务已经有5年的历史了,他向笔者介绍道:“到天意的顾客各个层次、各个年龄的人都有,昨天就有几个学生说要帮班里批发点东西。有时候顾客买的太少,不到批发数,我们也会卖给他们,不过在批发价上稍微加一点,但要比零售便宜很多,这样的顾客占50%还多。”看来批发消费实在是火。
一般来说,批发的商品要比零售便宜50%左右。这样的价差对许多消费者来说都有吸引力。其实批发商之所以愿意薄利批发是有其原因的:首先是因为批发使商家的交易额增大,资金周转加快,降低了经营风险。同时消费者购买的一部分商品是留待以后使用的,这就相当于一种预支,提前使商家的资金回笼。其次就是风险的转移。批量购买的商品在存储时可能会有变质损坏的情况,零售时这是商家的损失,批发则将这些风险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身上。正因为如此,消费者得到的便宜也是一种“风险回报”。看来,便宜也不是无条件的,面对批发便宜时,消费者还是要头脑清楚一些。
有人说批发市场的商品流动量大,摊位密集,方便了假冒伪劣商品的蔓延,因此不应该提倡。但是假冒伪劣商品对整个消费环境都有消极影响,都应该治理,并非是批发市场所独有的。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就此禁止批发消费。
北京商学院的冯中跃教授介绍,国外的仓储式商场就类似于批发消费。这种商场一般没有经过装修,服务人员也极少,因此商场的运转费用较低,商品价格也便宜。
冯教授认为,仓储式商场之所以能够兴起,是因为消费者发生了变化。首先是收入水平提高,消费者能够承担批量购买的花费。其次是消费观念有了变化,人们不再是简单的跟风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消费个性,对某些品牌比较偏好,就成批地购买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够节约时间,避免多次购买,为自己赢得闲暇。
目前国内有的商场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这一变化,就在大商场中设一个小型的超市,将有些商品,像卫生纸、可乐、方便面等组成大包装,满足消费者批量购买的需求。
但中国的批发市场是否能够发展成为仓储式商场呢?就从目前的情况看,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。
第一,批发市场的环境不好,购物环境较差。有的市场污渍遍地,空气污浊,离商场的标准还很远。特别是在蔬菜水果市场中。
第二,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。据北京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处的国杰副处长介绍,尽管加强了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检测力度,但是由于批发市场的商品种类多,交易频繁,难以彻底查清。何况目前对假冒伪劣商品经营者的处罚力度不大,好容易检查出了假冒伪劣商品,又不能对其重罚,难以起到震慑效果。比如现在对查到的假冒商品只是要求经营者将商标揭下来,这就起不到惩罚的作用。同时还有一些消费者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还要购买,图的是便宜,也使假冒伪劣有机可乘。
第三,有的批发市场位置较偏,不方便消费者的购买,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,不能够成为真正的商场。
尽管如此,还是有种种情况表明我国批发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。笔者从北京市工商局了解到,从1996年-1998年,北京市共兴建246个批发市场,投资13·2亿元,改、扩建222个,投资3·4亿元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北京市多家大型商场改建成批发商场,比如万通商厦、万惠双安、金鼎商厦等。今年上半年,北京市又建成34家这样的批发零售市场。同时还对各批发市场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,加强了批发商品的质量治理。这无疑会推动批发消费的发展。
冯中跃教授认为,批发消费可能会导致中国出现一个新的商业业态,就像是国外的仓储式商场。因此,有头脑的经营者一般不会放弃在这一方面的发展。但是,批发市场能否得到充分的发展,还要厂家和商家的共同努力。厂家要提高产品的档次,生产出高质量、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的“三高产品”。商家则应该提供良好的环境,多做宣传,采取多种方式吸引、鼓励消费。